4月16日,我校六年级组开展科学大讲堂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李锐教授应邀带来《巡天遥看一千河——卫星遥感在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精彩讲座。六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年级组长张国平主持。
李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先进的多源卫星遥感技术,探索其在气候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他以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星河”引出讲座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卫星遥感技术的含义,随后,他详细讲解了卫星轨道的分类、发射过程以及遥感的基本原理。
李教授告诉同学们,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核心,它像信使一样,让我们能够远距离地了解和观察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遥感卫星从太空感知地球,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来探测地面物体,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当前,已有上千颗遥感卫星每天不停地对地表成像,其数据广泛用于地球科学研究、资源环境管理、自然灾害监测和军事领域。可以说,卫星遥感是我们来自太空的“眼睛”。
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遥感卫星产业应用体系。“九天揽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从李教授的讲座中同学们得知,我们的“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六战六捷”,星耀中国,卫星遥感技术功不可没。此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让近40年的天气预报精度提高,预报内容更加精细、更加丰富。卫星遥感多维立体监测系统智能化、精准化、立体化发展,成为环境污染、病毒传播监测以及自然灾害预测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而“天空地”一体遥感监测数智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助力我们精准防治污染,使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航天领域蕴含的无尽奥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追寻。此次科学大讲堂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探索宇宙的兴趣。愿同学们能够点燃心中的科学梦想,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进发,在未来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
供稿:六年级组 籍伟伟
一审:赵子君
二审:蒋克兢
三审:黄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