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我校高二创新班数学、物理导师小组19位师生走进东航技术安徽分公司,开展“逐梦蓝天 启航梦想”航空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历史回溯——原理剖析——实践验证——创新展望”的完整链路,同学们完成了一场从理论认知到工业实践的深度探索。
溯源航空征程 解码创新基因
在航空文化交流厅,孙大鹏工程师以“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之路”为主线,系统梳理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七十年征程的三个跃升阶段。从初教-5仿制苏式螺旋桨飞机到歼-10国产大飞机全数字电传飞控,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突围;通过ARJ-21支线客机完成适航认证体系构建,到C919打破西方对干线客机市场垄断;正在研发的C929宽体机,其智能座舱与国产长江发动机的组合,标志着中国已掌握大型飞机全产业链能力,直观诠释着中国航空从“逆向工程”到“正向研发”的质变跨越。
![]() | ![]() | ![]() |
融合学科实践 解密飞行密码
在飞机检修机库,学科导师团队现场构建跨学科教学场域。数学老师方博引导同学们运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知识,将飞机机身与课本中的XYZ数轴对应,直观理解俯仰角、偏航角等基本概念。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无缝衔接;物理老师代亚运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通过观察机翼构造,讲解气流运动规律。他还引导同学们思考机翼结构微小变化对飞行状态的影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飞行原理。
![]() | ![]() | ![]() |
触摸工业脉搏 激活创新思维
同学们获准登上正在进行定检维修的空客客机。当指尖触碰舱门把手时,金属的冰凉质感瞬间感悟到理论与实践的温差。进入驾驶舱,数字化飞控系统与传统仪表的融合设计引发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触控屏幕虽然提升了操作效率,但关键飞行控制仍保留物理按键。孙工程师解读:这正是航空安全设计的精髓——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间寻求最优解。
当夕阳为机翼镀上金边,这场沉浸式研学在同学们心中播下星辰大海的种子。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行器到国产大飞机的展翅翱翔,人类逐梦蓝天的历程始终印证:最精密的工程是系统集成的艺术,最伟大的创新是脚踏实地的突破。在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征程上,这次与工业文明的深度对话,终将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生长出连接未来的力量。
供稿:高二(1)班 方博
一审:赵子君
二审:蒋克兢
三审:黄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