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海波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暨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推广活动在我校开展

信息来源:科大附中  发布时间:2024-10-22  浏览次数:83


1017日,安徽省黄海波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暨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推广活动在我校开展。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省多家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成员以及一线数学骨干教师,共同进行以“小初高衔接以及一体化教学”为背景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由安徽省中学数学教研员李院德、黄海波主持。



我校副校长徐斌代表学校对各位名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附中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建设项目基地校,立足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依托大学优质资源,将为开展数学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期待老师们能在黄海波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推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贡献智慧。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杰介绍了工作室成立的背景和意义,肯定了名师工作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希望黄海波名师工作室可以明确目标,聚焦核心;强化合作,共享资源;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也祝愿工作室取得丰硕成果。

活动第一项,人教社中数室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劲松老师带来《数学的美与理》专题报告,报告以正态分布为主题,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数学中的美学价值和理性思维,数学的美丽动人如同正态分布这样,使无数专家、学者为之吸引,不断探索。



活动第二项,安徽省黄海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徽省教科院中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黄海波主持召开名师工作室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会议介绍了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工作室未来三年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与期待达成的研究成果。黄海波希望各位成员可以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

下午的第一项活动是小初高三个学段的三节展示课。马鞍山市四村小学教育集团的唐明老师首先展示小学《数与行》一课教学,唐老师的课语言精炼,循循善诱,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从图形猜猜猜到算式猜猜猜,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思考,再进行展示交流汇报,并由此延伸到初中的完全平方公式,为以后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节由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校李怡帆老师展示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搭建知识结构,通过设计问题链层层递进,从猜想到验证结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并在最后通过总结完善知识结构图。第三节是我校申媛媛老师展示的高中数学《奇偶性》一课,申老师从结构导图出发,通过知识回顾引出本课研究的内容,利用学生活动建构新知,从而概括出奇偶性的定义,使学生学以致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第二项为评课环节。马鞍山市教育科学院王嵘老师以《品形数之美,悟数形之妙》为题进行评课,提出本课形与数相辅相成,将数形进行沟通与转化,数与形虚实相生,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芜湖市第十一中学郝丽娟老师带来《一节探寻数学思维提升有效路径的数学课》评课,她从教学内容解读、教学过程解读、教学闪光点等方面高度评价了李老师的初中数学课,认为本课渗透单元整体教学,重视课堂活动经验的积累,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合肥一中包河分校李启梅主任以《领悟结构内涵,落实核心素养》为题评课,结合省级课题工作的开展,提出新授课、高三复习课与习题课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她指出,教师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抓住问题本质,注重思维的连贯性,从而落实核心素养。



最后,黄海波进行总结点评,他重点阐述了三节课的设计意图,唐老师的课主要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平方差公式的图形推导,这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李老师的课主要带学生探究了韦达定理及其运用,而韦达定理的变形和应用也是高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申老师的新课以初中的二次函数知识引入,函数的奇偶性也就是初中的对称性。这三节课的设计展现了小初高衔接的重要性,数学一线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任教的学段,还要以开阔的眼界积极开展跨学段研究。



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为“安徽省中小学数学教学一体化建设项目”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我校将立足十二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师发展规律,构建整合优势教育资源的一贯制课程体系及育人模式,为数学学科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中学数学组 戴鑫 朱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