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清晨,天空才刚刚泛起鱼肚白,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6点整,科大附中南区体育馆前已聚集了许多兴奋无比的同学。随行的高一年级班主任王苏、徐斌、程红梅、刘佩霞以及带队的方文琴、李倩、黄严生、王平之、操乐玲、刘云飞等老师早已在集合地点等候,细心地清点人数,做临行前嘱咐。
原本漫长而枯燥疲乏的六个小时的车程,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竟显得那么短暂。导游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江西省的省树是香樟树,它的木头时刻散发着淡淡清香并有驱虫功效,相传女儿出生时父亲便会种下香樟,待女儿出嫁时,便把香樟木做成家具,作为给女儿的陪嫁。
中午到达目的地“英雄之城”南昌,午饭后正式踏上研学旅途。第一站便是南昌市中心著名的八一广场,广场上伫立着高耸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学们在此缅怀先烈、集体合影留念。然后参观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内的文字介绍、图片、文物生动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将同学们带进了南昌起义那段光辉的历史。接着,来到了滕王阁。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代大诗人王勃曾为其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滕王阁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在历史上已被修建多次,至今仍巍然屹立。它结构设计精巧,分为明层和暗层,登临明层可以鸟瞰南昌城市远景和绕城而过的赣江,还能感到春日里那习习凉风的惬意。第一天的行程至此基本结束,老师同学们上车稍作休息,前往美丽的庐山。
第二天一早,我们行走在被茫茫云雾装点得如仙境般的庐山山路上,心情也变得如腾云驾雾般飘飘然;雾气萦袅在身边,将晨间空气洗得十分纯净,让习惯了城市雾霾的我们酣畅淋漓地享受清新。不禁想起毛主席曾在诗中写道“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不觉中我们走到了如琴湖畔的“花径”,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传说中白居易手书的“花径”二字。亭周围繁花似锦,曲径通幽,湖光山色,如同一幅刚渲染而出的水墨画。又步行了一段山路来到含鄱口,我们领略了庐山第一高峰——大汉阳峰的奇景,在这儿还能眺望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下午,同学们历经了意志的磨练,一路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不知上上下下了多少级时而边角圆润光滑时而粗糙不平石阶,终于来到了庐山最为著名的景观——三叠泉。我无法用言语形容自己长途跋涉后忽见那“从天而降”的气势磅礴的三叠泉的欣喜,但远处的泉水传达的丝丝清凉仍令我难以忘却,泉水落下的轰鸣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这算不算是疲惫的旅途给予我们的馈赠呢?从宽敞的平台边再下一些台阶,我们转而来到离瀑布更近的地方,阵阵水汽扑面而来,同学们尽情享受着九天瀑布之下大自然的洗礼,任凭水汽将衣衫打湿……我们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三叠泉。庐山以云雾多而闻名于世。仍记得在前往三叠泉脚下时,我们乘坐景区大巴,司机娴熟地开行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而在我们看来前方有的仅是无尽的茫茫白雾……
第三天早,我们参观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历史的波涛再次在我们心中涌起,令人感慨,也令人叹息。现在的牯岭街十分繁华,也是被雾气缭绕,天空时而阴沉、时而放晴,我们享用了在庐山上的最后一餐,再次背上行囊,踏上归途。
感谢三天与老师同学们共赴美好而意义深刻的研学旅行,这段特殊的记忆我们会永久珍藏于心。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在美如仙境的庐山,在最为美好的青春里。
(高一(1)班 李沁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