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至8月5日,我校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在副校长路文艳和年级组长王苏的带领下,参加了美国加州预科大学(CPC)组织的游学活动。第一周先后参观了美国东岸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大学,还参观了纽约帝国大厦、华尔街、自由女神、联合国总部大厦、华盛顿D.C的白宫、国会大厦等美国代表性的景点;第二周在加州的大山里参加了山野营活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一起参加了球类运动、手工编织、骑马、射箭、游泳等户外拓展项目;第三周上午在CPC学习英语课程,下午则参观大卖场,还浏览了迪斯尼和好莱坞环球影城。
三周的游学,学生们不仅参观了美国的著名大学,还感受了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学习了英语,还切身感受美国的文化;不仅了解了美国的历史,还感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热情开朗。这些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生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是部分同学的游记:
7月16日
经过18个小时的飞机旅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美国东部海岸的波士顿。上午抵达波士顿时,波士顿正值晴天,万里无云,空气清新,给我们的旅行开了一个好头。
下了飞机,我们乘车前往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是世界第一的名牌学府,是众多学子们梦想的地方。走进哈佛校园,一阵阵草香扑面而来。我抬头向四周望去,周围的建筑都很古老,饱经历史的沧桑,有的楼墙上还爬满了藤蔓。这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因为中国的大学一个个都是光鲜亮丽,而世界第一的哈佛居然有些破败。但就是这校园不大且有些破败的大学作出了极高的学术成就。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它把精力投身于学术而不是表面建设。
游完哈佛校园,出门便是哈佛书店。哈佛书店非常古老,正门上方刻着闪亮的金字,给人以庄严之感。在哈佛书店中我买了一顶帽子和几张明信片作为纪念,既美观又实用
走在美国的大街上,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两点。第一,美国人比较少。在偏远一点的大街上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在向哈佛这样著名的陆游景点人也是寥寥可数。较少的人给美国带来了管理上的极大方便,也为维护美国的治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美国的交通秩序良好。美国并不是所有的路口都有红路灯,有的中心市区也没有红路灯。这是因为美国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法则——车让人在起作用。在中国每个路口都会很挤,人群与车辆相互对峙降低了通行效率。而在美国,车子虽然开得很快,但在路口车子会减速。只要路口有行人通过,汽车便会在很远的地方停下来。有时一辆车可能会因为人群川流不息而停十几分钟,但依旧听不到鸣笛声。这也是美国交通秩序井然的原因。
由于飞机上的消耗,再加上旅行劳累。我早早睡觉,为明天的旅行养足精神
7月17日
今天我们依旧参观大学。在昨天参观了哈佛大学之后,我们换了个目标,参观了麻省理工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两所大学也是世界顶尖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这也增添了我们参观这两所大学的渴望。
麻省理工大学位于市中心,是世界上理工科第一的学校,它与加州理工大学经常并驾齐驱。麻省理工大学面积非常大,包括多条街道和多个小区,其中配备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麻省理工大学的很多教学楼是由校友和老师们捐献的,捐献资金的多少也成为了学校综合地位的重要评估标准。
在参观麻省理工大学以前,导游告诉我们麻省理工大学在市中心,市中心的犯罪率比较高,这也是麻省理工大学校门紧闭的原因。这既使我们有些担心,也使我们提高了警惕。在街上行走时,会遇到一些导游不熟悉的小街小巷。当导游向黑人问路时,黑人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地为我们指路,并嘱咐我们旅行愉快,这让我们感到黑人的热情和活力。在街上,我们还看到有些公交车内底板水平,与地面平齐,并且配备有自动扶梯,使很多残疾黑人能够自由上、下车。这让我体会到黑人地位的大幅度提高。
在麻省理工参观的重点是门口的人像。从远处看,那人像是由很多白色线条组成的。走进看,原来那些白色的线条都是由一个个阿拉伯数字和字母组成的,这构想可谓是独树一帜,独具匠心,它既突出了人物的线条美,又增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下午我们又去参观了耶鲁大学,耶鲁大学是一所教会所办学校,所以我们能看到许多教堂,耶鲁大学的法律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培养了许多的美国律师和政治家,我们还在耶鲁大学前进行了合影,在这里我们还十分惊奇地发现了中文标识,据说孙中山曾在这里游学过。
今天看的两所学校是对哈佛的一个补充,就像老师戏说的“哈佛看不上,就看麻省理工”。今天和昨天的参观让我对美国的大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扩宽了视野,为未来的目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