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我校物理组的老师们赴阜阳三中参观学习。
走进课堂,首先看到每张课桌上放着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材料,学生都是面对面的坐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和教学目标,让每一个探究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内容,然后让每个探究小组排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探究结果,供老师和全体学生进行评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更正。对此,我们的感受是: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多。通过实施小组的合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当中,学生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积极吸纳他人的意见和观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下,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效率高。
课后,阜阳三中的刁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高效课堂主要的四大支柱:一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了路标,是帮助学生自主向前走的线路图。二是小组建设:合理分组是开展“高效课堂”的前提。通常,教师会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因素,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按照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将学生混合分成6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以使其竞争力相当。三是执行案:在编写导学案的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制作自己的执行案(导学案的执行方案叫做执行案),执行案实际上就是把握高效课堂的流程,它包括目标展示、合作探究、学生展示、学生点评、学科班长总结,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适时引导,适时点拨等。四是评价:小组评价是每个月评比出在这几个流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有小组之星、先进小组、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展示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变从前一味按照成绩评价学生,转而结合成绩、个性等多重因素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
此次之行,我们深切感受到阜阳三中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建了自己有特色的高效课堂,课堂活了、学生动了,效率高了,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成功的走出了一条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