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新教材三校共研新课程

-----记一六八中学、合工大附中、中科大附中三校联合教研

信息来源:科大附中  发布时间:2021-01-13  浏览次数:674


2020年秋季我省高一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为深入贯彻《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精神、全面落实《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要求,更好地利用各校优质资源,着力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推进新课程改革,经合肥一六八中学、合工大附中和中科大附中三校领导共同倡议、亲自部署,启动三校新课程联合教研活动。


三校联合教研将分阶段实施,首先进行的是高一年级九科高考科目的同课异构。每科每校出一名老师上课,共27名老师。经过三周时间,除三校教师外,还有部分兄弟学校约300名老师到现场观摩。其中合肥一六八中学承办语文、数学、英语,合工大附中承办政治、历史、地理,中科大附中承办物理、化学、生物。本次活动也得到省、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省教科院化学教研员朱成东老师、生物教研员钟能政老师、市教科院教研员陶士金老师亲临指导,现场进行听课评课,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把脉。


1210日下午,高一物理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录播室举行,来自中科大附中黄楠老师、合工大附中王勇老师和一六八中学许骥老师,分别进行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展示。三位老师以自身教学经验及对新教材的理解把握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培养核心素养,呈现出了风格不同的课程,或大气磅礴、或小桥流水,或严谨推理、或发散思维,展现了同课异构的风采魅力。三节课后,合肥市教科院陶士金老师做了精彩点评,肯定了三校联合教研的做法,也同时给老师们传达了新课程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做法。


1217日上午,高一化学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举行,自来中科大附中刘帅东老师、工大附中孙美兰老师、一六八中学潘磊老师,分别进行了高一化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展示。三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来自安徽省教科院朱成东老师依次对三位老师进行评价。同时,朱成东老师对如何进一步深入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促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更好地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1224日上午,高一生物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举行。来自中科大附中张巨扬老师、合工大附中郭泽刚老师、一六八中学石彩玲老师,分别进行了高一生物《细胞的增殖》的展示课。

张巨扬老师以章首视频为开始,总览第6章整章的概况,适当引导,结合问题串,合理的引出新课内容及细胞增殖等重要概念,畅言智慧课堂与模型建构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新教材改动的地方处理的合情合理。

郭泽刚老师以探讨“老朋友之间的对话”入题,利用生活中麻婆豆腐、萝卜烧肉等生活实例,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入本节课重点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当下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节课课程流畅,逻辑清晰,问题设置有梯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石彩玲老师语言亲和,举止优雅,以多条事实性材料为铺垫,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引出新课内容,以真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突破难点,合理的利用板书、板画,解释染色质复制后的情况,以及染色体在各时期的变化,活动中学生自主构建模型,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新概念的构建起到强化作用。


课后,来自安徽省教科院的钟能政老师做了点评,他强调新教材、新理念的主旨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如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重点是要求每一位老师从自身入手。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以真实的情境为起点,提供事实性材料,最好可以提供贯穿性的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对于新情境下面临的问题,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学后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通过表达,学生互评,教师总结,最后建构新概念。新课内容应该以落实生活情境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科大附中马运生校长、徐斌副校长以及生物组老师集体进行了教研,马运生强调同课异构活动的重要性,要把握新教材、新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这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任务。


随着生物学科同课异构活动的结束,合肥一六八中学、合工大附中、中科大附中联合教研第一阶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广大观摩的老师也深受启发。来自省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更有力地推动了各校各学科老师教学研究,对精准把握新课程、新教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三校还将总结本次联合教研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共同提升教学教研水平。(科大附中教研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