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双星闪耀——科大附中-工大附中高一年级“同课异构”地理学科报道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22  浏览次数:24

   2014年4月15日下午,科大附中——工大附中地理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暨包河区地理名师课堂第4季在科大附中精彩上演。

本次主讲教师是科大附中老校长关胜新老师和工大附中教研室副主任洪成旗老师。

关胜新老师是安徽省资深地理教育专家,曾担任安徽省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合肥市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现任安徽省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关老师在教材编写、新课程实施及评价等方面有很深造诣,一直站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在安徽省地理学界享有盛誉。关老师虽年近花甲,仍然十分衷爱地理教育事业,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这次登台授课“在精神和业务方面都为年轻老师树立了好榜样”,令人敬佩和深深感动。

洪成旗老师是合肥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合肥市优秀教师、安徽省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合肥市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包河区地理教研员,洪老师在论文撰写、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工作,赢得了地理学界广泛赞誉。这次与关老师连袂献课,体现了洪老师一贯倡导的“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

关胜新老师执教的课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课时——大牧场放牧业。本课内容属于人文地理,教材文字简练、形散,很难驾驭,但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关老师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恰到好处。他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凸显了在知识建构上的全新创意。关老师本节课教学活动按照“面→点→应用”的思路展开,层层递进,一气呵成。首先展示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引领学生了解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概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宏观印象。关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每一个结论都是学生利用图文材料,分析讨论后得出,看似水到渠成,实则精心设计。接着通过重点解剖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这一部分教学,关老师所用教学方法既有比较法、提问法等传统方法,又有讨论法、探究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所用教学手段,既有传统的地理“三板”艺术,又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真正做到了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和完美结合。关老师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案例分析非常细致,善于挖掘案例中最有思考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阿根廷的放牧业在欧洲人来到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外还补充了教材之外的相关内容,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增加了趣味性。最后关老师再提供给学生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概况材料,抛出讨论题: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此时,老师并非由学生漫无边际地盲目讨论,而是巧妙地加以调控,提供分析思路,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呼伦贝尔地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基础条件是否具备?可能条件是否存在?促进条件怎么样?因为讨论题有抓手可操作性强,学生讨论热烈,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发言精彩异常,赢来阵阵掌声,将教学推向高潮。更有创意的是,关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开放式评价:呼伦贝尔可以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也可以不采取,因为我国牧区牧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每一个地区发展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至此,教学达到应用的最高层次,完美地实现了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洪成旗老师执教的课题是《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本课为探究课,课堂高度开放,课堂生成和不确定因素太多,难以把握调控,极具挑战性。但凭借着崭新的课程理念和扎实的基本功,洪老师化险象于无形,引领学生徜徉知识的海洋,穿越智慧的课堂,轻松达成了教学目标。洪老师从转变学习方式着眼,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探究红太阳农业园区的三种现代现代农业案例,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物质循环过程或经营方式,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特点,规划设计合肥的现代农业园区,然后分组汇报和交流学习成果。学习流程为“明确任务→案例学习→尝试规划→汇报交流”。老师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其中第1、2组为“四位一体”农业组,第3、4组为立体农业组,第5、6组为观光农业组。每组都有三项学习任务:一是根据案例,绘制农业物质循环示意图;二是说明现代农业的生产特点(优越性);三是在《合肥略图》上规划一个该类型的农业园区,并说明规划理由。通过热烈的讨论和紧张的规划,进入最精彩成果交流环节——老师选派一个研究小组汇报,相同研究任务的另一小组汇报人补充完善,汇报人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有的组图画得简明意賅,有的组研究思路逻辑性很强,有的组汇报人妙语连珠,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掌声不断,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增强了与人合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洪老师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倾听者。

两种形式,一种理念;不一样的课堂,一样的精彩。

在课后点评中,安徽特级教师、合肥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张宝璐老师对两节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关老师的课“十分完美”,洪老师的课“非常精彩”,希望年轻教师向名师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品牌。

来自包河区和部分市属学校近30位地理老师享受了这两场视听“盛宴”,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受启发。有的老师感受到了两位名师“大家风范”,有的老师体会到了课堂的“精彩表现,智慧对话,理性提升”,有的老师欣赏专家的“收放自如”,有的老师赞扬名师的“幽默风趣”。一位老师在博客中这样评价:“一个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像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个是儒雅不失风趣,风趣中透着调皮,学以致用的活课堂像是欢乐的海洋。真可谓双星闪耀指方向,包河地理更辉煌。”(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