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探索基于“三新”背景下高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零距离地聚焦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毕业班教学质量,3月23至29日,我校开展高三年级教学视导和开放周活动。本次活动“请进来、入课堂、细指导”,邀请合肥市教科院学科专家亲临一线进行听课、评课和面对面指导。
高三年级共有20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涉及高考9个学科。老师们或是通过创建生动情境,促进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思考中求智,在品味中求美;或是通过活动结合问题,环节紧凑,步步深入;或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彰显学科魅力。多维的设计视角,迥异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语文学科玄萌老师复习课题为《语言运用之句式转换》。玄老师以高考真题为例,从学生问题入手进行方法点拨,对知识点的剖析细致有序,材料选择恰当丰富。张桂萍老师复习课题是《为深读文本入情境,提升素养巧迁移——信息类文本阅读之观点迁移运用》。她从高考前瞻·明方向、实战自测·查遗漏、技法点拨·促提升、典例精练·多巩固四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思路清晰。黄承元老师作文课复习课题为《精读材料理思路》,引导学生养成精读作文材料的意识,寻找写作突破口为教学目标,精选作文题,并以问题思考为导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课后,吴申道老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执教能力,对二轮复习的有效性做出中肯评价,同时对高三复习课提出建议。
数学学科鲍瑞华老师执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切问题》,从挖掘教材示例出发,通过对课本问题的变式、拓展、推广转接到高考真题的探索,将知识复习的明线和底层逻辑的暗线在课堂中串联起来,达到对高三复习学生的知识的提炼和思想方法的升华。刘勇老师执教了微专题《解三角形》,从对解三角形即三角形三边、三角的关系出发,对解三角形的中线问题和角平分线问题进行探索,挖掘问题的本质,充分体现数学的“化同”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课后,市教科院专家张永超老师对两节课的教学进行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本次视导课的充分准备及过硬的基本功。
英语学科张军、杨慧、吴晶晶三位老师就今年高考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分别上了一节公开课。张军老师以“契诃夫的枪”引出续写中细节回扣的微技能讲解,吴晶晶老师则侧重语言提升中常用的非谓语动词这一微技能,杨慧老师总结了读后续写结尾中主题升华的三个技能。七中高三年级组长张文圣老师肯定了我校高中英语学科扎实肯干、团结协作、氛围融洽,三位高三老师对“读后续写”微技能的训练各有千秋。
政治学科李敏老师的课题是《做个明明白白的劳动者》。她以课标为抓手,以1个意义、3个基本原则、1个观念、9项权利、4项义务和4个维权途径六个关键词为引领,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架构和整合,整节课注重课堂生成和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汪昕老师的课题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她用视频《人大代表的一天》导入新课,以当前热点现象“网暴”创设情境开展议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议题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综合性、活动型课程的要求。研讨活动中,侯新旺老师首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高考政治复习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他强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充分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重大时代主题,加强真实情境教学。
历史学科闫改凤老师的课题为《主题八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从学情反馈、疑难概念以及重点突破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课前展示了历年各省高考题中该主题出现的频率以及考点分布情况,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考情重点,并利用学生在课前完成的思维导图充分了解学情。接着对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以及自耕农经济进行区分,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并对本主题中的重点概念“精耕细作”进行解读。最后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梳理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伊佳佳老师作为新进老师展示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例,以“人”为主线,从人的解放、人的信仰、人的认知以及人的权利四个方面向学生展现了近代欧洲思想上不同程度的解放。展示结束后,刘守强教研员肯定了两位老师课程中的亮点,也给出改进建议。他指出,应对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必须要充分关注新旧教材变化的知识点,尤其是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轮复习更要突出构建情景与学生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专题应该理解为高考题的扩大化,立意在解决现实问题上。
地理学科张兴连老师讲授复习课《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课时)》,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展开分析阐述。他结合合肥市“一模”试题,引导学生分析高考考察知识点并熟悉答题思路。同时充分利用知识框架图及主干知识体系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知识逻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通过典型例题展开互动课堂,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章瑞航老师讲授新课《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重大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为例,阐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章老师通过大量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概况,结合课本材料和乡土案例,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了西气东输对于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倪宏忠老师充分肯定我校地理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本组工作态度与教研氛围给予高度评价。他还就课堂展示指优点、析问题、解困惑,传达了目前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强调老师们要关注育人价值导向,在课堂中真正落实课改精神,反映课标要求。
物理学科尚校老师课前运用学案设疑引发思考、课中开展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思路明确,教法得当。王苏老师的课堂独具匠心,在进行二轮复习前,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物理》等资料带上课堂,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二轮复习的方向。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倾听学生解题思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市教科院教研员陶士金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还就如何适应高考新形势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复习备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化学学科刘帅东老师讲授的专题课为《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他将近几年高考题中陌生情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书写试题整理出六大类型,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沈旭红老师就高考重点题型“化学工艺流程题”,进行专题复习,由“怎么考”、“怎么做”和“练一练”三个环节构成,关注模型构建和答题的规范性。研讨环节,市教研员陈文静提出,两位老师的教学都关注学情与考情,注重思维外显和模型建构的思维启迪,教学有重点,难点有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要关注课标、研读课标。
生物学科石彩玲老师执教二轮复习课《必考题型二:长句作答类》,张巨扬老师执教二轮复习课《免疫调节》。两位老师根据我校的学情和新高考的要求精心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彩纷呈。研讨环节,两位老师交流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各位生物老师就本节课纷纷发言点评。雕玲老师在点评中指出这两节课备课充分,思路清晰,结合新高考理念和本校学情有针对性的设计,效果明显。
此次教学视导以问题为导向,以督导促教学,把脉精准,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校高三备考工作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全年级老师将以此为契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凝心聚力,备战高考!(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