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向公众普及考古领域的科学知识,增进青少年群体的科学文化素养,12月8日,安徽商报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安徽考古走进合肥中小学”公益活动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活动邀请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蔡波涛作为主讲嘉宾,教研室主任束从武、团总支书记王飞、历史组全体老师以及初一年级学生参加讲座。本次活动由历史组李宏梅老师主持。
楚风飞扬,楚韵悠长。蔡波涛从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说起,通过解读历史悠久的古文物,带领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和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感受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和江淮楚文化的无穷魅力。多年来,考古专家围绕寿春城遗址开展了大量工作,鄂君启金节、大府铜牛、郢爰(楚金币)、“蔡侯产之用戟” 铜戈等珍贵文物一一面世……大屏幕上,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引起在座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战国四公子”的故事,更是让大家听得入神。
“楚国在江淮经营四百余年,在这期间,江汉楚文化与本土淮夷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寿春为中心的江淮楚文化。”蔡波涛告诉同学们,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而安徽地区的楚文化作为楚国文明的“余晖”,在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互动环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接连不断地提出问题,蔡波涛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一线考古专家走进课堂,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得到了历史老师的点赞。中科大附中历史教研组长孟波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安徽考古走进合肥中小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严谨,使学生在畅享文化之旅的同时,自觉地树立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多地开展,成为孩子们学习历史的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中学历史组 邹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