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寒风乍起。10月16日下午,在中科大附中历史组和省博物院社教部联合组织下,我校历史组余国军、王天健、孟波、李宏梅、邹晓伟、闫改凤老师和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不惧风雨,赴安徽省博物院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程。
本次课程是由历史组《基于馆校合作的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校级课题组和省博物院社教部“徽学堂”联合开展。
课程以小篆为主题,讲述了小篆的来历、类别、历史以及包含小篆的相关文物、书法名家等,并通过实物触摸一些文物的仿品等,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小篆乃至中国汉字的了解。
丰富而详实的课程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间有趣的游戏互动激发了学习热情。老师带领同学们对小篆字体现场临摹,加深了学生对小篆字体结构和书写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活动结束后,历史组老师、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座谈。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这次课堂之外的体验性学习,拓展了视野,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收获颇丰。学生们同时也对接下来开展此类活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如:丰富课程内容、拓展知识的深度、增加互动环节的趣味性、请博物院的老师走进学校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课程是在“双减”政策指引下拓宽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后历史组将会继续围绕课题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历史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