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歌 一路收获——中科大附中2016届高一年级(2)班研学旅行记

作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5-12   浏览次数:51
 

第一天

地点:南昌八一广场

经过将近五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八一广场。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市心脏地带,是江西省最大的市中心广场。我们一行人经过天桥来到对面的广场。广场的主要构成为:起义纪念碑,军史浮雕,升旗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高高耸立的八一起义纪念塔。塔身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浮雕栩栩如生,起义军凝重严肃的神情诉说着当时起义的惊心动魄。塔身正面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象征着南昌八一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接下来,我们来到升旗台。图中升旗台北侧,有一长方形的汉白玉砖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这突出了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而在升旗台的南侧,与之相对称的汉白玉砖石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冈山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在广场中心的四周树立八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题材的浮雕。它们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钢铁长城。其背面是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以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为题材的山水浮雕。这些浮雕承载着中华儿女抵抗外敌,保卫祖国疆土的血泪历史,其中蕴含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至今屹立不倒。

第一个景点虽然只参观了十分钟,但景点标志性建筑所反映出的中国抗日历史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却永存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地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将近2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江西省的4A级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回字型建筑,原为江西大旅社,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

 

展馆大厅中央有一组雕塑,雕塑为四名革命烈士,最右侧的女子振臂高呼,仿佛她呼喊的不是口号,而是自己内心最急迫的信仰。站在她身后的是一位男性革命烈士,目光炯炯,神情严肃,左手握拳。在他左侧,一名男子身体半蹲,手持长杆。雕塑的最左侧是一个头戴军帽的士兵,背扛机枪,凝视远方。这是我们不屈革命党人的代表!通过图片和实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历史气息,要知道有多少战士曾扛着他们浴血奋战,他们的尸骨也许永远的埋在了泥土之下,但他们的勇猛不畏惧死亡的精神却为人们所传颂。再看看着些遗留下来的兵器,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我们的现在是那些战士用他们的流血和死亡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

 

经过半个小时的游览,我们感觉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透过一张张字画,一组组雕塑,一件件文物,历史长河在我们眼前浮现:战士们撕破喉咙的呐喊,百姓们欣慰的笑脸,敌人狼狈的逃亡,一幕幕画面似乎又活了过来,八一起义纪念馆赋予了这些静静沉睡的文物和资料新的活力。中华民岁月未曾洗刷掉的南昌起义精神就像馆内大厅前的那面红旗永不褪色。南昌起义,让我们知道信仰的颜色,爱国的热情不会被炮火轰垮。第二天上午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如琴湖。因湖面形如乐器小提琴,所以叫“如琴湖”。这是一座人工湖,也是庐山最大的湖。我们是第一批乘车到达湖边的,此时湖面只有一层薄薄的雾霭。不一会儿,不知从哪飘来的雾气就遮满了湖面,只剩下湖心亭还依稀可见,这也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体验了庐山多变的天气。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沿着曲折的小路向里走,就看到了白居易的塑像,其造型相当独特,看起来酷似剔牙状。第二天下午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第二天吃完午饭后我们便前往了李白诗中的庐山瀑布,感受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怀。迈过一级级石阶后,还没见到瀑布真面目,便已听见轰鸣的流水声,感受到习习的凉风。上一秒还在抱怨一路的辛苦,下一刻人群就激动地向前涌去,好像全身的疲劳不复存在。小跑上前,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边突然在眼前了。正如它的名字“三叠泉”,它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立于泉下湖潭边,山风夹杂着水雾扑面而来,碧蓝的潭水因前夜大雨的缘故而涨满,一波波水浪击打在石岸上,打湿了游人的鞋,更拍打着游客的心胸。逗留许久之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瀑布,心中还在回味。即使返程路也很长,很难,很累,但那飞瀑之景,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我们心中,那是个令人难忘的下午,不因为身体上的劳累让人记忆深刻,更因为那挂雄伟的瀑布,那一路的美景以及那一下午的欢声笑语。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嘴角会不禁上扬,仍然津津有味! 第三天

  早上起来时,感受着鼻尖与山中微凉空气的接触以及双腿的胀痛,脑海中显现出昨日满山的楼梯,和雄壮并充满生命力的瀑布击打山川的充斥人耳的轰鸣声,微微感叹期待已久的修学游已到了最后一天。

 沿着山路走,环绕周身的是粘稠的山雾,回头看到的是绵延的队伍,路边一半是向上伸展的山,一半是向下沉的溪,还有山里的生灵,不染一丝尘埃。

导游的红旗绕进了一处庭院,我们进入了美庐别墅。

 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入了那个被植物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的庭院,显得有些拥挤,远远的望着前方被围在同学中间的旗子,以及细细讲解的导游。

对于美庐,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庭院中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美庐背山面水美庐再观那别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绿门、绿窗、绿栏、绿柱、绿廊,而属于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也漆成了墨绿色,而连那原先的灰褐色石墙,也因凌霄爬满而终成绿色,予人静谧安宁而又清新的感受。在回程的下山的路上,又起雾了,山雾浓稠,山路崎岖,身体酸痛劳累,内心又有着对旅途将要结束的不舍,于是一路无言。

车沿着山路向下行进,从车窗望出去,是庐山的大好风光,漫山遍野的绿,让人心里宁静、干净,像庐山的雾一样。

来到山脚,换乘来时的大巴车,沿着来时的路颠簸着回家。

结语

盼望已久的修学旅行已经过去,在短短三天的旅行中我们收获了欢笑,收获了知识;在人文和自然美景中眼睛得到了放松,体会到成长的艰辛。我们用自己的双眼,用自己的双腿见证了难忘的经历。

阳春四月,阴雨绵绵。经过了四个半小时的风雨兼途,我们带着喜悦的目光迎接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江西的到来。遥望赣江波光潋滟,悠悠烟雨在江上弥漫,远处渔船缓缓行驶,更增添了几分诗意。当地人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即使天空不再晴朗,冷风拂过发际,我们仍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就让我们软了腿脚。一次次的绝望,前面的路仿佛没有尽头;一次次的又重拾希望,路边有美景,路边有同伴。走的快的愿意停下来等走得慢的,有力气的会帮没力气的一把,整个队伍团结有序的前进,挥洒的热汗落了满路。眼见它高山起宏伟轩昂,眼见那瀑布落一泻千里,便也觉得前面的旅途也不算什么。庐山的瀑布却让人感受到淋漓的畅快,仿佛告别忧伤,告别烦恼,告别过去,重拾新生。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我们永远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有难过也有精彩。不知多少静谧的夜晚,老师一个个不厌其烦的查房,确保学生的安全;多少曲折的路上,路上导游反反复复的深切叮嘱,都让我们牢记在心。或许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自己照顾好,或许我们不太懂得承担责任的意识,或许我们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但遗憾才是美。我们学会了坚持,扶摇直上三千阶,我们学会了团结,每时切记结队行,我们学会了坚强,无事何须他人帮,我们学会了珍惜,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们留下遗憾,是为了更好的成全。我们总是在错误中学会成长,在教训中学会坚强。我们会一直努力,改正自己曾经的错误。或许当我们从痴儿变成耄耋老翁,也还会记得此时的美好。

(高一2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