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侧重激发思维——“同课异构”系列报道二

作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2-29   浏览次数:31
   2015年12月24日下午,科大附中——工大附中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暨科大附中数学组省级课题研讨在我校举行。我校梅圣老师和工大附中高永红老师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一知识内容,根据各自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教学过程体现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切合学生的实际。虽然设计思路不同,但都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法则导入新知。梅圣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通过几何直观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即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线性表示,同时,利用问题变式激发学生思维,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生成自然。高老师则是抓住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师生互动,操作确认,获得新知。高老师更侧重于从几何特征,构造平行四边形来揭示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过程设计流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构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真正达到了“同课异构”的效果。

 

参加本次研讨活动,除工大附中和科大附中全体数学组老师外,还有合肥市第32中学和合肥市第28中学部分老师参与,并特邀了合肥一六八中学教务主任陆勇老师、包河区数学教研员汪洪潮老师,共30余人。课后进行了认真评课,四所学校参与点评的老师,都对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自己建议。尤其168中学陆勇老师,从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自己对教材理解,逐一剖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并对两位老师实际教学中值得商榷之处直言不讳。汪洪潮老师特别指出,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要与初中知识有效衔接,为了增加课堂容量、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倡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一定要重视板书,多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与会老师一致认为,此次教研活动求真务实,不但课堂教学务实,不玩花架子,而且评课实话实说,正如32中数学教研组长李启梅所说,参加此次教研活动受益匪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以后一定多参加。

相信通过加强校际间教学研究的交流和课题研究辐射,对提升我校乃至包河区高中数学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学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