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吴燕燕)

作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2-30   浏览次数:61
心得体会
吴燕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而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17载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亲其师,则信其道,则循其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阳光吧,所以教师象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随,教师更象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甚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而这种示范性又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入形成一股巨大的内化力。记得一位科学家把他中学时代的老师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在他谈到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地遵守纪律,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查。”这位科学家还说到,“虽然我现在不在我的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
    可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所谓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通过对师德的学习,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塑造人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育文化素质更重要。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的体会如下:
一、转变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们的未来,而不是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书育人需从大处着眼,切忌急功近利。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太差而被退学,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现在却是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证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直接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也许越突出,个性是创造力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唯分数论,我们的眼中就不会有差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屈指算来,我已从教17载,最为深刻的体会是我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一些细节,比如作为班主任,我会关心到每一个同学的冷暖和情绪的变化,从小处给他们关爱,真心付出换来的是学生们对我的理解和尊重。虽然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们理解那是我想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善于观察,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给孩子以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仅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情感,用我们的师爱去影响、感化学生,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才能对教育事业执着地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